在最开始的时候,滴滴采用的是抢单模式。抢单模式是以司机为本位的一种派单方式,司机可以根据收益大小自行选择是否接受订单。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有些上车位置比较偏或者行程比较短的乘客就很难打得到车。这样一来乘客对滴滴就不满意了,所以抢单模式就被抛弃了。
取代抢单模式的是指派模式,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乘客本位。凡是乘客有需要,滴滴司机就要无条件满足。哪怕乘客是在偏远大山打车,哪怕乘客的行程只有500米,只要派单给了司机,就得去接,不然就扣钱扣信誉。有些时候,司机运气不好,接到比较坑的订单就很悲催。辛辛苦苦跑一天,没怎么赚钱就算了,搞不好还要倒贴油钱。结果是乘客满意了,司机不满意。
所以,在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之前,滴滴就得做出取舍:是讨好客户、还是讨好司机?于是,滴滴开始分析平台与司机和平台与乘客之间的关系。
首先,平台与司机和乘客的利益关系不一样滴滴和司机的关系像是创业的合伙人,一个提供平台信息,一个提供车辆和劳务。双方相互配合一起赚乘客的钱。从这个角度来看,乘客才是真正给滴滴带来收入的源头。而在互联网行业中合伙人之间的利益至上的相互利用更是数不胜数,况且滴滴的合伙人还这么多。因此,让滴滴选的话,也是更倾向于乘客。
其次,乘客和司机对平台的依赖程度不同滴滴只是乘客的出行选择的其中之一,如果滴滴的便利性不够高,他们可以马上转入出租车、公交车甚至共享单车的怀抱。所以,他们对滴滴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对于他们来说,滴滴是方便的但不是必要的,他们随时可以放弃滴滴。
对于司机来说就不一样了。之前高额的补贴,催生出了一大批专职滴滴司机还有一些利用空余时间赚外快的兼职滴滴司机。对于前者来说,一旦离开了滴滴就相当于失业,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所以,除非靠跑滴滴真的无法生存了,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滴滴这个平台的。而对于后者,依赖性没有前者那么严重,但是兼职收益有聊胜于无。既然买车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赚一点是一点。
总结: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司机对滴滴的依赖高于乘客这么一来,就算是傻子都会选了:当然是压榨司机,讨好客户了。于是,各种奇葩的乘客大爷就这样被养成了。两三公里的路程打个滴滴才5-6块钱,本来滴滴司机被派到没什么油水的单子,就有些不爽了。结果,乘客还装的跟打款一样,以为打个车很了不起,神气的不得了。双方火气都大,就很容易干架。于是,司机跟乘客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只能说这是滴滴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上述考量所做出的最符合平台自身利益的决定。虽然不合理,但现阶段也只能这样。或许,以美团、高德为首的一众竞争者的加入,能够加速更合理的派单模式的产生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推荐的商品,如果你喜欢可以点击去看看了解,关注作者每天为大家推送更多的干货!
遍布表情的传神刻画,生动可爱,栩栩如生,摇头晃脑趣味十足,小巧美观,清新禅韵
【2瓶装赠毛巾】春天清洁季,全新室内清洁,泡沫丰富细腻,分级去污,家居、汽车、厨房清洁都可以!一瓶好的清洁剂,让你轻松百倍!